新华社“三连评”揭露美国抹黑中国新话术
2023-05-30 11:09:43 来源: 中评网
(资料图)
据新华社评论,美国部分政客、媒体和智库等组成抹黑中国的“造谣联合体”,制造散播“舆论病毒”早已不是新鲜事。最近,他们又炮制出所谓对华“去风险”、中国“经济胁迫”、中国“打压外资”等新论调。乍一看有点新鲜,实质上是“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舆论病毒”新变种,用的还是混淆视听、贼喊捉贼的旧把戏。
新华社紧扣美国抹黑中国话术的最新发展,连发三篇评论文章,围绕谁是国际经贸体系的真正风险、谁是“经济胁迫”的老手、谁在背离市场原则三大问题,用事实说话、靠逻辑服人,深度揭批美国对华抹黑的谬误,为国际舆论场消毒。
改提“去风险”是软化对华态度吗?
“脱钩论”穿上了新“马甲”
“风险”是经济生活中的常态,所有不确定性皆构成“风险”。七国集团在广岛忽然不提“脱钩”,而提“去风险”,猛一听觉得他们似乎有点懂“经济”了。实际上,G7把自己的“风险”理解成只由中国诱发,或者说只有遏制中国,自己才能摆脱风险,这本身就是巨大的风险。这不仅违背经济规律,而且不合政治常识。
用词软化并不代表思维进化,以“去风险”替代“脱钩”其实是新瓶装旧酒,目的依然是构筑“小院高墙”,对华“技术封锁”,本质上还是“脱钩断链”,打压遏制中国。只不过这样的表述更具欺骗性,目的还是蛊惑胁迫他国加入围堵中国的“小圈子”。
打着“去风险化”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美国费尽心机遣词造句,却忘了自己才是世界经济最大的风险源头。美方强推“脱钩断链”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煽动意识形态对立,搞阵营对抗,滥用经济、金融垄断地位对别国实施长臂管辖、单边制裁,还对外输出通胀、财政危机,造成严重外溢效应,《通胀削减法案》以“掏空”欧洲的方式“保护”美国制造业,《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过巨额产业补贴和遏制竞争的霸道条款推动芯片制造“回流”本土……美国为一己私利甚至连盟友都不放过。
标签: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 (2023-05-30)2023年全国(暨京津冀)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举办
- (2023-05-30)当前快播:吴谢宇案二审维持死刑原判 吴谢宇涉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
- (2023-05-30)生意社:5月29日亚洲地区对二甲苯收盘价格上涨
- (2023-05-30)二手房挂牌量“升”交易量“降” 市场信心整体有待恢复
- (2023-05-30)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在哪里?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哪个朝代?
- (2023-05-30)环球热消息:波兰总统坚持签署法案,同意授权一小组调查“俄在波影响力”
- (2023-05-30)兰州银行:华邦集团持有的本行5.25%股份被司法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