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播:我怕我变成了一个冰冷的机器,只会教学生做作业,而他们也变成只会刷题的人 | 吴姥姥

2023-05-22 10:30:42 来源: 格致论道讲坛

我怕我变成一个冰冷的机器,


(资料图片)

只会教学生做作业,

而我的学生们

也会变成只会刷题目的人。

那将来我们国家怎么办?

吴於人·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

格致论道第93期|2023年4月8日北京

大家好,我是吴於人,同济大学退休的物理老师。很多人都叫我“不刷题的吴姥姥”,所以今天我就讲讲不刷题的故事。

在我经历当中,当老师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想想就很怕的事情,那是什么事情呢?听我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个学生找到我,他说:“老师不得了了,我简直是不想活了。”我说:“干什么呀?”他说:“我这次又不及格了。你帮我把分数弄上去吧,因为我已经好几门不及格了,我妈妈听到了这个消息肯定会晕过去。”

我说:“那你为什么不好好读啊?”他说:“没办法,我妈妈让我一定要学这个专业。但是我不喜欢它呀,我实在是没有劲头学。”

听了他这个话,看他要死要活的样子,我简直是无话可说。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对话。

还有一个故事,让我非常非常有感触。

这是同济大学的教室,有一次我站在教室门外等里面的老师下课,在那徘徊的时候,就发现旁边有一位女士也在那走来走去。

我说:“你也等人啊?”她说:“我等我儿子,他在里边。下了这个课,我要把他送到另外一个教室里。等吃午饭的时候,我要把他带到旁边的出租屋里去吃饭。下午放学我也要带他回家,看着他写作业,跟着我一起睡觉。否则他就要去游戏房。”这样的家长累不累?

她告诉我,她是从东北过来的,辞了职来陪儿子读书。同济大学的学生让家长这样操心,到底怪谁呢?

学生们有时候会来问我问题,但是问的最多的时候是考试前,问的最多的是这道题怎么做、那道题怎么做,还问我会不会考这样的题目。其实在讲课中,有很多问题可以讨论,比如这个定理哪来的?前沿有什么样的研究?但他们就是对题目感兴趣。这说明什么呢?

其实到后来,我就真的好怕,我怕我变成一个冰冷的机器,只会教学生做作业,而我的学生们也会变成只会刷题目的人。那将来我们国家怎么办?

最后我决定要拯救灵魂,我要为学生创造一些条件,让他们喜欢学物理,而且能学会研究。

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环境

已完成:20%//////////

想要拯救别人,首先就要拯救自己。我想了半天,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学物理呢?为什么对这个也好奇,那个也好奇呢?我觉得这和小时候我父亲对我的影响有关。

▲ 童年照片

我父母非常忙,他们陪伴我的时间很少。但是我现在回想起来,他们的陪伴质量是很高的,因为他们老是鼓励我们去探索生活上的事情,去问这个怎么样,那个怎么样。

我记得一件小事情。我小时候父亲牵着我走路,我们走得快,然后他走的时候,左右脚跟我正好是相反的。结果就是我的手被他的手牵着往前的时候,我就要顺拐。然后我肯定不愿意了,就向前跳一步,也牵他一下。然后他也来一下,我又来一下。我们在马路上走路的时候,经常会有人笑我们。我们两个人就是这么跳着走。

我父亲后来就问我说,你为什么不肯顺拐,顺拐为什么不行,这里面有没有物理道理。那时候我还很小,但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我是肯定会对什么都好奇,对什么都要想一想的。

那么,孩子们是不是也可以有这样一个环境呢?

我曾经跟同学说,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要好奇,要质疑,要向老师问问题。如果不敢问老师问题,那你就亏了。因为国家给老师工资,你爸爸妈妈交学费,那么老师就有义务抽出一定的时间回答问题。如果你们都不去问老师的话,那你就浪费了这个资源。

我们就觉得,应该不要让青少年沉迷在被动的刷题上。“刷”这个字我真讨厌,你可以刷衣服、刷鞋,但是不能刷题。不刷题不是不做题,而是要研究题目,研究你学的内容。

那么我和老师们就用了各种方法去研究,其中有一个成果我也挺得意的,就是建了物理探索实验室。同济大学对我非常支持,实验室里面有很多的房间,有力学的、电磁学的、光学的等等。

里面真的是很好玩。比如在天上用的光纤陀螺,我跟航天部门研究光纤陀螺的人交流以后,把它做成演示。那么孩子们只要转这转盘,转了多少度等数字就出来了。

孩子们到了里面流连忘返。骑自行车的速度按比例去增高一下,可以骑出接近多少光速,屏幕前相对论的视觉效应就出现了。

▲ 上海市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

上海市科委、教委看到了以后说:“你对青少年开放吧!”所以建立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同济大学物理实验工作站。这是上海第一家工作站,现在上海有20多家这样的工作站。我们的经验也传授给了其他开工作站的老师。

▲ 趣味物理竞赛活动照片

我们的工作站举办了很多很多的活动,其中就有趣味物理竞赛。我出了一道题,让大家搭一个装置,把看谁把乒乓球打得最远。但是这个装置的启动顶多只能吹一口气,并且里边不许用带电的装置,不能吹一口气吹开一个开关。用机械传动的方式,你一口气怎么把乒乓球打出去。这是当时的场景,非常好玩。

办这种活动初期来的人很少。有一次办物理兴趣班,我们安排了6个辅导员在那边辅导,结果只来了3位同学,我就挺着急的。后来我们慢慢名声大了,报纸都宣传了,来的人非常多,报名也很难报了。

不刷题才能学会真知识已完成:40%//////////

“不刷题”是我们提出来的口号。不刷题才能学好各门课,不是不刷题也能学好。

不刷题才能学好,因为你刷题刷出来的不是真正的知识,那个知识是浮在表面的,你背出来的,没有进到你心窝窝里面去。它不能将来帮你成长,帮你应用,变成你的各种能力。

我退休以后,就根据前面的经验,与周围一些年轻人一起继续做物理教育,满足娃娃教育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

我刚才讲的物理工作站里有一个5岁的小孩,他一直跟着我们。到我退休在外边继续做这些工作的时候,他还跟着我们做一些创新课题的研究。在2020年,他在高中的时候就被选为少年科学家,进入了国际顶尖科学家论坛发表演说。我觉得这样的学生学习不会不好,考试不会不好,因为他有自信心、有责任心了。

在2018年,我们联合同济大学的10位教授、博士共同成立不刷题俱乐部。成立大会以后,大家在聊天,有这么一个玩具在桌子上。跟大家聊着聊着,我就说:“这个是弹力势能变成动能,动能又变成弹性势能。”没想到一个在我对面的朋友就把这个拍下来了并发到网上。过了一会儿他就说:“吴老师,火了火了,好多人在转发、点赞。”

我就纳闷,在想就这么一句话还能火?因为那时候我根本就没做视频的经验。我说:“这样的玩具我那边一大堆,我一个个都可以做。”别的年轻老师就说:“吴老师,我们也来吧。”于是就这么开始做视频了。

2019年的这个视频是我们的第一个爆款视频。当时我在百度上看到一个图,我就觉得光线的产生的影子应该是相似三角形,但是图上画的是不对的。我觉得错误的东西一直放在网上是不行的,应该告诉大家这是错的。所以我就拍了这个视频。

没想到第一个视频就火了,有1700多万的阅读量。好多人关注的是我手里的那个饼,还在猜是什么饼,是煎饼还是鸡蛋饼。我本来还有点矜持,觉得在大众面前手舞足蹈或者是开玩笑还很紧张,不是课堂上的那种感觉了。但是这件事情以后,我就想,只要大众喜欢,只要科普能够传播出去,随便怎么放开了说吧。

这个视频里我穿着花棉袄和狗狗鞋。这是疫情期间隔离在家,也没有人帮我拍,我就自己来。当时我就带着孩子们做一些实验,然后引导他们在家里做。很多的孩子会发视频给我,还有全家老少都来比的。

我们跟小孩玩的时候,很多小孩会找那些短的杠,他认为短的重心低就稳,实际上不是的。所以这些在家里做的实验,可以让孩子们在疫情期间不浪费时间,做些小研究。后来很多人在做我的小实验的时候,我还引导他们写小报告,非常有意思。

这是2021年“神舟13号”上天时,我又做了一些实验。

2022年举办冬奥会,我觉得冬奥会又是一个讲物理的好机会。冰墩墩大家喜欢,我要用冰墩墩讲,但是当时想买又买不到,我就问一个小朋友借,他还舍不得,最后还是求来了,然后就做了。我借助冰墩墩吸引好多人,也挺得意的。

为什么有的东西是透明的,有的东西不透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就利用冰墩墩的外衣吸引大家,讲了光的波粒二象性。我觉得借这个热点说我的硬科普,还是挺有意思的。

到了今年(2023年),我就特别特别关注引导孩子。因为有很多人问我问题,那我回答问题的时候就希望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探索。

一个农村的少年问我这样的一个问题,大家可以看视频。其实对我们很多人来说,这可能不是问题了。但是这个农村少年告诉我,他们那边基本不上科学课。我就跟他讲,我给你3个问题,你能不能研究呢?

第1个问题,我希望他自己找到这个关系。就是从妈妈那边的脚,到镜子这边,再到他的眼睛,画两条线,找到一个关系。后来他画成这个图。

第2个问题,你能不能用什么样的办法,让你们互相之间都能看到?他也做了研究,还专门拍了视频回答我的问题。

第3个问题,我让他最后总结一下光的反射有什么样的规律,他也在百度找了资料,然后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我当时就非常高兴,并让他把自己的研究体会带到班上去讲给同学听。

不刷题的火正在扩散已完成:80% //////////

我希望研究物理或者研究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发芽。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个视频,有没有想起自己初中学物理,在学滑动摩擦力的时候,老师说滑动摩擦力等于摩擦系数乘以正压力,和面积无关。那学生都会奇怪,明明是两个面摩擦,为什么和面积无关呢?

所以要好好地考虑一下,学物理是让学生死记还是让学生自己去研究。

这是我身边的一位孩子,我就鼓励他去研究研究。结果他写了一个小论文,研究出来就是说这个结论有一定的条件。而且他研究过程当中,把到底怎么产生摩擦力的原理也基本研究到位了。当然,整个论文还是有点问题的,那么我鼓励他继续做。因为只要你鼓励了,他真的会研究。你不要小看他们,我们老说,相信孩子的一切可能。

▲网友留言

大家的留言都让我惊喜、让我感动。有了这些鼓励,我就觉得再累再苦也是值得的。

另外就是老师们给我的鼓励,他们也会去研究一些小实验,发明一些小的道具,放在同学面前展示。

很多中学老师会把我拉到了他们中学教育的群里边,这些群都是在努力地实践,怎么更好地把学生教成一个有科学思维的、有动手能力的,未来国家需要的接班人。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老师的面貌变化是最重要的,不刷题做研究的生态正在逐渐逐渐地成长起来。

讲到这里,我的故事告一段落,但是不刷题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现在你们可能不读书了,也不做题目了,但是还有没有刷题的感觉呢?

所以希望你们理解“不刷题做研究”深层次的意义,做自己的主人,找到你热爱的工作,干你的事业,努力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地发挥起来!

谢谢大家!

- END -

文章和演讲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格致论道讲坛立场。

版权说明: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 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更多阅读

原称“SELF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的科学文化讲坛,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中国科普博览(中科院科普云平台)提供技术支持。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传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欢迎关注格致论道官网:self.org.cn,微信公众号:SELFtalks,微博:格致论道讲坛。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